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2014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有着深刻的意义,对今后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及就业指导都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调研可以扩宽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我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此调整我们的培养方向;可以跟踪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以下是我校对今年毕业学生就业情况所做的调研。

一、基本工作情况

我校是一所农村职业学校,主要培养方向是培养服务于“三农”的新型农村技术人员及劳动力。因此我们开设的专业主要有农林牧渔类的现化农艺技术、植物保护、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等,辅以加工制造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及计算机应用、信息服务、音乐、播音与节目主持、工艺美术等专业。

为了让学有能力学生能够有机会到高一级学校深造,我校还招收一批基础好,有志愿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对他们在完成正常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还有针对地辅导他们参加高考。

2011级入学时,我们招收了三百多人,毕业305人,就业人数293人,就业率96.07%。毕业前,我们就做好了调研的准备,留下学生的联系方式,设计好调研问卷表。学生毕业后,我校即对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并选取部分用人单位上门回访,收集到了第一手反馈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日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专业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提供借鉴。

 

二、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对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加大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学校-处室-年级-班主任-就业指导老师的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全面落实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教师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各专业办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积极开展学生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积极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2014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30多家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以及分析

1.学生怕吃苦。怕吃苦可能是现在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不管是企业还是在农村,我们通过调研都觉得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和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这里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但他们平时在家很少干家务活,更不用从事农事活动了。缺少锻炼。

2.对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好多学生毕业后,到单位后,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兴趣,提不起劲,当然这也与上面提到的怕吃苦有关。尤其在农村,种植、养殖毕业的学生没有从事所学的专业工作。

3.实践经验少。虽然学生在校参加了相关专业的学习、实习,但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差,在校期间接触市场较少,缺少实践经验,对材料、施工、价格等方面了解甚少,企业需要花时间进行培训才能发挥其作用,这可能假以时日磨炼才行。

4.有的专业如服装类学生所学技能较单一,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掌握的设计软件不太全,对于面料、制版、绘图等了解不多,而企业往往需要全才。

5.毕业生自我定位较高,在自我艺术追求与满足客户要求之间很难平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讲究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的艺术。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措施以及建议

1.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地址:连云港市徐圩新区云湖南路与云河路交汇点(乘50、50K、51、53、61路公交车直达)
电话:051885498283

扫一扫,关注微信